这是一场少有的,云集顺德本土产业孵化力量的行业聚会!
面对产业升级、企业变革势态,顺德产业园区及孵化器应该如何共创发展?
11月13日,一场云集顺德区域产业园区、孵化器代表性机构的行业思想聚会在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举行,包括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广东创业工场、碧桂园、美的置业、德美科技园、顺德社创中心、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广东永爱养老产业等企业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共同探讨顺德产业升级与企业变革话题。
这是一场少有的,聚集了顺德本土产业、孵化力量的行业聚会!
本次活动还有幸邀请到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丘海雄教授做现场分享,以“众陶联”为案例,为大家带来了产业升级与企业变革的创新思路。
作为一次难得的行业聚会,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参会的机构代表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交流起来。
通过当天的活动,我们了解到当下顺德本土各个产业园区、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其实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
顺德产业园区及孵化器目前面临的困境与痛点
—
1、缺乏盈利模式,盈利困难
这是产业园区和孵化器代表普遍反映的项目实际情况。由于肩负场地运营成本和项目入驻压力,园区和孵化器不得不探索和尝试其他的盈利点。
2、项目落地难,成果转化率低
产业园区、孵化器为项目和资本对接做了大量路演、产业主题活动,虽然形成了行业影响力,但最终想要实现项目落地(尤其是国际项目)还是非常困难,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
3、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入驻
由于周边生活配套、创新资源等软性环境的缺失,导致产业园区及孵化器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的入驻,也难以留住人才。
4、对未来产业升级和孵化模式的困惑
在互联网冲击实体经济、政策红利消退、孵化概念更新加速的行业发展趋势背景下,各产业园区、孵化器机构代表也表达了对未来产业升级、孵化模式发展方向的困惑。
5、对产业园区的政策缺失
根据企业走访的结果,政府对一些产业园区的扶持和关注相对稀缺,即便是一些“重点项目”、“标杆项目”也非常缺乏政策支持。
众陶联模式对产业升级和企业变革的启示
—
针对这些问题,丘海雄教授认为,聚力陶瓷行业的「众陶联」模式,为实体经济如何通过产业组织创新促成集体行动,突破困境、转型升级和抱团出海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丘教授认为,「众陶联」打破了产业集群高度聚集、低度整合的局面,作为民营性质的企业,它不是政府、行业协会的角色,却承担了其应该承担或本应发挥的作用,实现了组织上的创新。同时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体制机制的约束,探索出行业抱团发展的新机制。
丘教授认为,这些创新为其他地区、产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体可以归结为:
根植于实体经济发展;
精准定位行业共性发展需求;
重视行业抱团发展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金融工具;
突出跨区域整个产业生态的合众连横。
在听完丘教授的分享之后,各产业园区、孵化器代表对众陶联的治理机制、决策机制、盈利模式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而对于现场提出的“顺德智能制造升级”的话题,丘教授则以中山古镇灯饰产业的案例,为大家介绍了“产业微升级”的概念。
中山古镇灯饰产业“微升级”案例
—
作为灯饰的发源地,中山市古镇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前几年,他们的出产量只占中国市场的55%,现在占到70%。
他们的产业升级怎么走呢?主要从3个方面:
1、灯饰制造走向智能化
用智能技术去改造传统灯饰制造流程,让生产过程智能化。
2、产业链延伸
以前做产品的企业,现在都去做灯饰工程方案设计。很多企业做方案,做工程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产品。还是做灯饰,但是延伸产品。
3、灯饰家居化
区别于以前的家居卖场,现在的灯饰体验馆,不仅仅只有灯饰产品,而是将灯饰融入家具当中,搭配统一的风格、装修、甚至茶桌。一个卖灯的地方甚至可以卖茶壶。
顺德的家电行业应该了解新的发展潮流,尝试家电家居化,把家电和家居融为一体。这就是微升级。用先进的技术先走这一步,再去考虑怎么整合行业,这对于顺德的家电行业、制造业升级都是有益的借鉴。很多地方产业愿景太宏大了,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走。
对顺德产业政策的建议和展望
—
通过本次活动的交流,我们了解到顺德产业园区及孵化器在关注自身企业变革、项目落地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针对性的人才政策、产业园区扶持政策以及配套创新资源等软性环境的打造,帮助顺德产业园区、孵化器突破困境。
- E N D -
— 组 织 单 位 —
活动指导单位:顺德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主办单位: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
承办单位:广东创业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