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斯晓夫:当下中国衡量创业是否成功,必须走出“唯经济指标论”
明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性进步与发展,需要通过成功创业来实现,而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的平衡发展,犹如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认识到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编者按】2017“双创周”已经到来。近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研究所所长斯晓夫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创业论坛”上演讲时提出,近年来我国创业趋势令人鼓舞,但存在一种倾向,即重视经济创业轻视社会创业,这种倾向造成了创业中的社会创业供给侧不足,从而导致国民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不同步等问题。他认为,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必须平衡推进,二者兼顾的创业才是衡量创业在中国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如果说,20世纪的管理学家谈论的是管理,那么,21世纪的管理学家谈论的则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管理发展与实践的核心。相比较上世纪的管理,本世纪以来的管理变化实在太大了,这种变化的根本特征就是世界性地出现管理理论跟不上管理实践的发展与变化,以及管理的主旋律从管理过程到创业创新管理的转变。然而,这些变化和转变也产生不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创业创新领域中出现的重视经济创业、轻视社会创业的倾向。
“创客”们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W孵化器内工作。
研究证明,创业要取得成功,一定要使更多的创业者与组织在经济创业的同时,投入并进行社会创业,进而使更多的创业者认识到社会创业与美好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认识到如何通过社会创业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社会向往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社会创业?它与经济创业的区别在哪里?为何现阶段要更倡导社会创业?
【什么是社会创业?它与经济创业有何区别?】
2012年,刘自鸿和几个小伙伴成立了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在硅谷和深圳同时开始创业。图为刘自鸿在深圳的柔宇科技总部展示应用了柔性传感技术的柔性键盘。
社会创业理论在当前的中国既万分需要又可以说是几近空白,和中国本土管理理论一样,我国的社会创业理论发展显然没有跟上管理实践与国家发展的速度,是一种典型的理论上的供给侧不足,导致很多创业者是在主动试错的过程中成长。
社会创业可以溯源到18世纪的“博爱事业”(philanthropic business)。从那时起,社会创业便与慈善机构、非营利部门、志愿组织这些名词联系在一起。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这个名词开始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社会创业有三点核心内涵:(1)社会性。社会创业关注的是自由市场体系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没有满足的社会需要。社会创业的本质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它需要发展一个更好、更均衡的社会,要照顾和顾及国家、地区中的弱势群体。(2)创新性。创新性是社会创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创业必须应用具有创新性和持续性的方式去使整个社会获益。它涉及到社会福利系统等方面。(3)市场机会导向性。社会创业需要借助而非抵制市场的力量。虽然社会创业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是社会创业依然以社会绩效为导向,同样需要重视事业机会的发现。社会机会起始于发现一些未被解决的社会问题,当社会创业者把存在的社会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有机结合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发现创业机会。
根据近5年世界上发表在顶级创业创新期刊上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创业有不同的层次。微观层次社会创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创业机会识别以及社会创业中制度创业者三个方面。中观层次社会创业的内容聚焦于社会企业成立和社会企业成长。目前在中观层次对社会企业的关注重点已经从各国社会企业的成立转到社会企业成长发展。宏观层次社会创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制度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的成立与发展;其次是国家的政策制度(尤其是银行业政策)通过对小额贷款机构的影响,进而影响受小额贷款机构资金支持的贫困人口自我雇佣与减贫。
综上来看,社会创业是从一个可以察觉的社会机会开始,把社会机会转化成社会创业理念,明确并获取实施社会创业必须的资源,使社会企业发展成长,并实现创业目标的过程。
那么,社会创业与经济创业又有怎样的区别呢?简单地说,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各有其侧重的功能,经济创业的侧重点在于通过创业来增加创业者与社会整体的财富水平。比如,我国某些地区通过炼钢使财富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单就经济指标来衡量,创业是成功的。但四处黄尘滚滚,创业者在追逐经济财富的同时造成环保等社会问题,这显然与创业者缺乏对社会创业的理解是高度相关的。而社会创业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创业来建设一个美好社会,它包括山清水秀的环境、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等。社会创业重在通过创业来提升国民本身的进步与发展,而这种人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与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比如,浙江在经济创业成功的同时,到处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城镇与农村,这在根本上就是创业者兼顾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的结果。这符合新发展理念,也应该是衡量创业在中国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明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性进步与发展,需要通过成功创业来实现,而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的平衡发展,犹如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认识到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you+创客社区的资深“+友”小草(左二)和朋友们在邻居小桶(中)的房间里聊天。
【现在的中国为什么特别需要社会创业】
目前的中国为什么特别需要社会创业?回顾过去,由于社会过分追逐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贫富分化、雾霾等。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发展,但现有机制、体制以及现状还不能够满足所有人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社会迫切需要创新的模式来填补市场的漏洞。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经济创业的单一模式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全国掀起创业高潮,但从创业动机到创业行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经济创业/商业创业,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真正关心社会创业的个人和组织还不多,社会创业者与社会企业严重不足。然而,当国家与社会进入创业驱动整体发展时期,社会问题会日益增多。但在另一方面,社会创业的机会也在日益增多,这为我国的社会创业者与社会企业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社会创业实践需要相应的研究来支持。然而,我国的社会创业理论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2006年以前对于社会创业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人们对于社会创业的价值与关注度也不高。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有越来越多的创业研究者开始研究与探索可持续发展、减少贫穷、环境与生态保护等这些具有世界流行性的社会创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目前重要的社会创业内容。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创业研究者与实践者开始从理论上对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者的概念、特征以及内涵等方面进行中国式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通过激励贫穷者本身的积极性,用多方协同的模式来减少我国的贫穷问题等。
根据我们最近的访谈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企业与政府,开始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即当经济创业通过它的功能不断增加国家与创业者的经济财富时,社会创业则需要通过它的途径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让一部分人通过经济创业先富起来,贫困人口并不一定会因此减少,如果经济创业的成果仅让富人受益,可能导致的结果反而是使富裕人口与贫穷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如何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来得到解决,社会创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经济与社会创业的平衡协调发展,才是减少贫穷的有效途径。同理,经济创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能产生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背离或不和谐,而环境保护与优化、可持续发展等则需要社会创业来协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中国在目前阶段特别需要社会创业者与社会企业来发现市场与政府相对失灵中的创业机会的缺失。用社会创业与市场、政府相结合的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增加社会信任,而且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社会创业的比例。而一个国家的高比例社会创业,可以促进这个国家的社会资本,从而使这个国家有更多的个体去进行经济创业。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大力倡导经济创业的同时发展社会创业,产生有建设性的社会创业者与社会企业,这是我国大众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8名哈佛博士后归国创业。刘青松、王俊峰、张钠、任涛(上排从左至右)、刘静(下排左)、张欣(下排右)、王文超(左侧上)、林文楚(左侧下)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为世界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提供中国案例】
如何在我国发展与实践社会创业? 一般会涉及到社会创业理论、研究方法与具体实践三个方面。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的社会创业理论尚未建立起来,西方的社会创业理论应用在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研究方法的本质是中性的,并不需要去强调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关键是哪一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研究目的。实践则是在目前阶段中国社会创业的切入点。因为这些年来,中国的管理与创业实践产生了众多成功的案例,它们的价值并没有被开发出来形成相关的理论模型。然而,这些来自中国管理实践的成功案例是为世界所关注的,他们来自于活生生的管理实践,也是最贴近中国实际和反映出中国社会创业问题的土壤。因此,如果目前要马上构建出中国本土的社会创业理论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从中国实践中去发现社会创业的问题与机会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途径。美国斯坦福大学有“案例女皇”之称的著名创业创新大师艾森哈特提出用案例来构建理论的设想,我觉得这一设想特别适合现阶段的中国。目前阶段努力通过案例来学习探索并实践我国的社会创业,同时协同其它途径如中国语境、党建理论、经典文献、中国情景、中国哲学文化传统等来共同探索与构建中国本土的社会创业理论,若干年后,我们一定会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创业理论元素,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中国的本土社会创业理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案例来学习探索与实践社会创业,也是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选择的问题导向型的社会创业途径。比如,著名的被人们称为“穷人银行”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尝试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给穷人,让他们有资金从事生产劳动,改善生活状况。至今,小额信贷的成功模式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数百万贫困人口因此得益而改变贫穷状况。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不断实践帮助人,人们的善良特质便会越来越显露出来。格莱珉模式在亚非拉国家非常成功,它与无抵押小额贷款的模式有关,但它的成功更在于构建了所有穷人都值得信任的理念。这些本来完全没有金融知识的贫穷村民,通过对管理自身的事务承担起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产生与提出创新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这与他们自身命运的改变密切相关,他们有强烈的内在动力去寻找新的途径而使自己和其他成员尽快脱离贫困。这种社会创业的成功案例显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与实践社会创业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我国社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呼唤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烈。很多企业与创业者看到了这一点,开始投入社会创业,并试图关注社会不足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具有创造性的创业方案来实施与满足社会的需要。许多企业同时关注着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创业的典范。比如,我国的深圳残友集团,它是一个“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典范,是我国首批经过认证的社会企业,且发展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在它的创新探索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企业以及公益两条产业链条交相融合发展的路径。“残友”的价值主张是为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会参与及创造社会价值而不懈努力,推动残障人士在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进程中成为卓越的发展力量。在残友公司内部,有1100 多名残疾人稳定就业,许多残疾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都在各自的岗位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也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受众,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我国著名的公益组织恩派也是社会创业方面的佼佼者。恩派在2006年首创“公益孵化器”概念,并在上海浦东运作成功,后又通过发起“恩派”系列机构,使该模式在上海、北京、成都、深圳等地成功复制。至今,这一带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创新模式已获得来自于政府、资助机构、媒体和各方专家的高度肯定,被誉为近年来公益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
减少贫穷是世界上社会创业的重要内容。浙江大学曾实地研究义乌如何通过创业减少贫穷,并用英文在国际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从义乌农民创造的著名的“鸡毛换糖、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到一系列减少贫穷的措施得以实施,并被逐步接受和引导,使“货郎担”发展成为棚铺和马路市场。是创业使义乌农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创业模式有效降低了贫穷。这一案例补充了世界上的草根创业理论,对世界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世界的关注。
除了以上的社会创业案例,有很多问题与现象与社会创业高度相关。如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化建设,到底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如何发展农村?浙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创业案例。近年来,我国农村很多地方年轻人几近全部离开,农村荒草丛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资源与政策过度倾向城市,忽略了农村的城市化建设。但浙江这些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缩小了城乡差别,也没有出现年轻人大量离开到外地打工的情形,绿水青山在浙江农村依然到处可见。浙江这种经济与社会创业兼顾的模式对我国其他一些省份应该是有借鉴作用的,对于其他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也可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向世界分享这些浙商创业的经验,也是中国对世界在创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贡献。
以上这些无论是社会创业案例,还是社会创业实践,都可以帮助人们真正认识社会创业的价值,并通过它们来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案例来学习,探索与实践社会创业是一条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如果我们可以不断跟踪社会创业者与社会企业的案例,从中不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创业理论元素,逐步形成中国社会创业理论的基础,那么,构建中国本土的社会创业理论将从梦想变为现实。大众创业也一定会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